公元756年的冬天,正是卖炭翁卖炭的时候,回想去年,卖炭翁好不容易烧出来的一车炭,被皇宫里的差人用几块红布就换走了,老汉险些饿死在那个冬天。
虽然卖炭有风险,但是到了年根底下,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,老汉只有烧炭的手艺,不去卖炭又该怎么活呢?
但是今年的情况似乎好了一些,因为皇宫里的人似乎都已经跑掉了,有人带兵打进了皇宫,皇宫里那些人就都不见了。
那么此时的皇帝在哪儿呢?他已经逃到四川去了,身边只剩下他的家人,就连曾孙也在逃亡。
这个曾孙后来也当了皇帝,他这皇帝当得怎么样?有功还是有过?
战斗皇帝李适
公元755年11月,安禄山和史思明联合起兵,安史之乱爆发,唐玄宗急忙派人平叛,但是效果却不大。
安史之乱就像一场大火,根本无法扑灭,而且正在烧向长安城。
第二年,安禄山的军队逼近长安,唐玄宗急忙让哥舒翰带兵阻拦。
哥舒翰带了二十万兵马,这已经是唐玄宗最后的家底了,如果这一次再输了,唐玄宗就只能等死了。
而这一战的结果似乎并不像唐玄宗想象的那样,他这压箱底的二十万兵马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,很快就被叛军打散了。
这些军队没有战斗力是一方面,唐玄宗自己的问题也很大。他和自己的小舅子杨国忠虽然命令哥舒翰出战,但是他们两个却根本不相信他。
哥舒翰在前线坚守阵线,让叛军无法前进,但是唐玄宗却认为哥舒翰是在避战,他不敢跟叛军硬碰硬。
虽然哥舒翰是杨国忠推荐来的,但是杨国忠根本不护短,唐玄宗怎么骂他,杨国忠也跟着骂。
唐玄宗心想:我这二十万兵马不能白给他了,他肯定要给我打出点效果来呀,要不然他怎么配担任这个将军。
因此他多次派遣自己身边的宦官,让他们去前线催促哥舒翰出兵。
哥舒翰出兵之后,这二十万民兵的短板瞬间暴露出来,他们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,长安城前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攻破了。
唐玄宗仓皇出逃,他的长子李亨、孙子李豫以及十四岁的曾孙李适,全都踏上了逃亡之路,受尽了苦难。
就在唐玄宗出逃后不久,他身边的士兵哗变,当场杀了杨国忠,还逼着唐玄宗杀了杨玉环。唐玄宗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,不得不对自己最爱的妃子下了手。
在此之后,各地节度使纷纷前来协助唐玄宗,并且发起了对叛军的反击。
六年后,安史之乱已经接近尾声,叛军已经穷途末路,二十岁的李适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懦弱的少年,而是天下兵马大元帅,指挥着大唐的士兵与叛军展开最后的决战。
唐代宗李豫去世后,经历过战火考验的李适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,是为唐德宗。
前期也算是有功
唐德宗刚登基,便任命崔佑甫为相,开始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措施,使大唐一度出现了中兴之象。
在宰相崔佑甫的帮助下,唐德宗成功推行了各种利民政策,李适也很争气,自己当了皇帝之后并没有变得“猖狂”,反而是变得更加仔细小心了。
唐德宗早期的生活极为朴素,而且严于律己,就算当了皇上,该遵守的礼法也是要遵守的,就比如守孝期的礼法。
按照古人的规定,守孝期间不能吃荤腥,也不能寻欢作乐,这些事情其实都挺难完成,前面的皇帝也很少有人能严格执行。
但是唐德宗就做到了,有一回他的七弟李迥来找他吃饭,本以为大哥会请他吃点好的,但是没想到李适每天只吃野菜。
李迥大惊,他记得大哥之前可是非常爱吃肉的,如今怎么改吃素了?
而且李迥尝了一口就吐了,因为他发现这菜里居然连盐都没有,难以下咽。
但是李适却在那里吃得津津有味,而且一边吃还一边教训李迥:“七弟,现在还在父亲的守孝期内,你也应该吃这些啊。”
李迥一听这话,赶紧逃离了长安城,他可不想吃这些东西,家里还有大鱼大肉等着他呢。
崔佑甫为唐德宗打好基础之后便逝世了,在临死之前,崔佑甫为唐德宗推荐了一个接班人,也就是杨炎。
在杨炎的辅佐下,唐德宗推行了他在位期间最有意义的政策——两税法。
两税法是一种新型的税法,能够有效改善唐朝税收的弊端。
但是这种税法的实行无疑会导致原来的税法被淘汰,这也就是说明之前利用税法贪赃枉法的人很快就要坐不住了。
果然,有些管理税法的官员找上门来,请求唐德宗停止实行两税法。
他们在朝上向唐德宗诉苦:“皇上不要听信谗言,不能随便推翻祖宗的税法啊!”
但是唐德宗并没有放弃,他赶走了这些官员,坚持推行两税法,为后面的中兴局面奠定了经济基础。
唐德宗在位期间,他还联系南诏、回纥等民族,对一直威胁唐朝边疆的吐蕃实施了制裁,让大唐的外部环境好了很多,在此之后的数十年内,吐蕃一直不敢招惹大唐。
后期绝对是有过
唐德宗在位期间做了这么多好事,难道他没有做过坏事吗?当然做过坏事,而且唐德宗的坏事干得也不少,但是都是唐德宗晚年才发生的事。
在安史之乱后,唐朝稳定了一段时间,但是好景不长,唐朝马上就又要迎来战争了。
安史之乱期间,出现了很多勤王保驾的功臣,事情结束之后,这些人都成了藩王。
而如今这些藩王的实力过于强大,唐德宗不得不想办法削藩。
历史上的削藩就没几次能成功的,藩王们总会联合起来与朝廷对抗,唐朝也不例外。
唐德宗削藩的时候这些藩王自然也不愿意,纷纷在自己藩地宣布独立。唐德宗可是带兵打过仗的皇帝,他肯定不能容忍这种事的发生。
但是他现在的实力已经大不如以前,发生叛乱之后他甚至没有办法平叛,只得再一次逃离了长安,流浪在外。
此时的唐德宗年事已高,对于很多事都开始听之任之,尤其是对各地藩王过于强大这件事。他第一次削藩失败后便放弃了压制藩王,任凭各地藩镇发展。
从这里开始就已经为唐朝灭亡埋下了伏笔,到了唐朝末年,藩镇割据成了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。
而且晚年的唐德宗重用奸臣和宦官,使得朝廷里很多忠臣惨遭陷害,朝廷吏治迅速腐败,这也是唐朝灭亡的一个原因。
唐朝灭亡的原因有三个,第一是藩镇割据,第二是吏治腐败,第三是外敌入侵。现在看来,这三个原因其实都是在唐德宗年间就已经埋下的隐患。
所以说,唐德宗就是唐朝最昏庸的皇帝,也是导致唐朝灭亡的皇帝。